Thursday, June 10, 2010
旅美日记(六)入乡随俗
旅美日记(六)入乡随俗
文章来源: 菲 斐 于 3/30/2001 1:57:00 AM:
旅美日记(六)入乡随俗
毕竟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天地,自觉地适应那里的糊口方
式和习惯,主
动地调整自己的糊口习性,于人于己都会带来不少的便利。
在海内的时候几个人点一桌子饭菜的情况太多了,大家并不觉得
这有什么不妥
。所以,当初在餐厅里望到“老美”吃东西,用舌头津津有味地舔手
指上的菜汁和
酱汁时,感到美国人的习惯是多么的难瞅,高级文明是多么的有失水
准;特别是望
到他们连吃剩的半个小面包也带走时,会带着好笑的目光目送,而丝
毫没有半点欣
赏。后来,许是见多不怪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自己也变得节俭了
,亲朋挚友约
在一起吃饭讲究的是经济实惠,能打包的毫不铺张,一改以前在海内
的铺张,还适
应了“AA制”。从海内来的过客,有些是大款,他们难以接受这种
美国特式,他
们觉得我们过得很可怜,变得寒酸,不及国内人糊口洒脱、大方,我
估计他们心里
也许还有鄙夷的成分。
“麦当劳”是我不得不常去的地方,刚开始我吃完了就站起身走
了,我发觉周
围的“老美”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还不明白,后来注意到应在吃完
后将托盘里的
东西由自己倒入垃圾箱,再把托盘放到统一存放的位置。还不错,发
觉得早,要不
然真的会让“老美”认为中国人素质太差了。事实上,在美国的自助
快餐厅里都是
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因为客人们自助了,他们负责
地面和洗手间
卫生就行了,如果谁把吃完的托盘放在桌子上一走了之,是很失身份
和教养的。然
而这种很好的习惯搬到深圳的“麦当劳”,墨尔本华人,遭到的是另一种涵义的异
样的眼光,我
只好又入这里的俗了。
在洛杉矶过马路时,如果是人行绿灯绝对不会有汽车开过来,如
果是在没有红
绿灯的地方,车永遥是让行人先走。在徒步上学的路上,起先瞅到汽
车开过来时,
自己停在那里想让汽车先开过去,但都是看到汽车遥遥地停下来,要
等我走过去后
才开动。一开始心里还很不好意思,后来自己学开车,才知道这是驾
驶条例里很重
要的一条,这本身就体现了美国规则和习惯对人的尊重。在校区和商
业区要求只能
以时速30哩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可以疾驰得很绝兴,但在这些区域
开车人不会因
心急而开快车。我试想着,哪一天我在深圳开车的时候,遇到人行绿
灯或有人过马
路的时候,我停下来的话可能会让后面开车的人很恼火,甚至于要鸣
喇叭了。
在有侍者服务的餐厅里,吃完饭要给结帐款10-15%小费,
如果不给是极
为不礼貌的。因为这些服务生只有很低的薪水,他们的收入主要靠小
费。这方面朋
友一开始就提醒过我,我从不习惯到习惯,并变得很在意,以至于有
一天遇到一件
让我心里相称不惬意的事。那天我陪在Davis大学任教的朋友去
好莱坞大道的
一家意大利餐馆吃饭,他写了剧本投寄的制片人是这家餐馆的老板,
他们一直有电
话联系,但从未见过面,我的这位朋友在该制片人的邀请下,一定要
我陪他赴宴。
去了以后才知道,这是好莱坞大道上享有盛名的一家餐馆,影视圈名
人常常光顾,
很天然这里酒保的小费比其他餐馆高得多。我和朋友坐下后,环顾四
周,只有我们
两个亚洲人,有一点与周围格格不入,酒保对我们表面上彬彬有礼,
那个制片人和
我的朋友打了招呼后就走开了,我看到朋友的表情有些失望,我只有
佯装不在乎这
些。我们吃了一顿精致、丰盛的晚餐,喝了餐酒,侍者服务得无可挑
剔。那个制片
人只是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过来过一次,就旋即招呼其他他很认识的
客人了。那天
晚上朱蒂・福斯特也来了。在这种场面上,我和我的朋友显得很可怜
、很孤立,所
以在那呆得时间越长越感到难熬难过,我急着要走,朋友让侍者结帐,被
告知是老板请
客,朋友没有留下小费就让我和他走了,我瞅到酒保脸上皱着眉露出
不屑的神情,
我难堪得不得了,而我又不便于主动在桌子上摆出小费。吃了顿狼狈
的晚餐,我对
这个朋友也另眼相望了,没有想到连起码的规矩都没有,不是白来美
国几年,也太
丢中国人的脸了吧?
好像是去了美国以后,才比以前更注重坐的姿势、手摆放的位置
、适度的微笑
和专注的眼神,学会了告别时的拥抱、用刀叉的顺序和刀叉的摆放,
打喷嚏时可能
周围没有别人也会情不自禁地说“I’m sorry”……
--
九局下半, 0:1落后, 两出局,满垒.
换上bench warmer代打, 3-2.
下一球投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